星期六, 1 4 月, 2023
TheUnNews
  • 人權
  • 人道主義援助
  • 健康
  • 和平與安全
  • 女性
  • 文教
  • 未分類
  • 氣候變化
  • 法律和預防犯罪
  • 移民和難民
  • 經濟發展
  • 聯合國事務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人權
  • 人道主義援助
  • 健康
  • 和平與安全
  • 女性
  • 文教
  • 未分類
  • 氣候變化
  • 法律和預防犯罪
  • 移民和難民
  • 經濟發展
  • 聯合國事務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TheUnNews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人權

“没有一个国家在禁止酷刑问题上拥有完美记录”——专访联合国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爱丽丝·爱德华兹

天龙媒体 by 天龙媒体
21 10 月, 2022
in 人權
0
“没有一个国家在禁止酷刑问题上拥有完美记录”——专访联合国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爱丽丝·爱德华兹
0
SHARES
11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READ ALSO

“带他们回家”:人权专家呼吁遣送滞留叙利亚的儿童 

孟加拉国持续镇压媒体,人权高专呼吁当局立刻暂停施行《数字安全法案》 



高级搜素


联合国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爱丽丝·爱德华兹接受《联合国新闻》专访。

“没有一个国家在禁止酷刑问题上拥有完美记录”——专访联合国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爱丽丝·爱德华兹

联合国新闻
联合国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爱丽丝·爱德华兹接受《联合国新闻》专访。

“没有一个国家在禁止酷刑问题上拥有完美记录”——专访联合国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爱丽丝·爱德华兹

2022年10月20日
人权

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特别报告员(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由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前身人权委员会于1985年设立,是联合国人权机制特别程序专题任务中存在时间第二长的个人职务。今年8月1日,来自澳大利亚的爱丽丝·爱德华兹(Alice Jill Edwards)成为近40年来担任该职的第一位女性。日前,在来到纽约向联合国大会提交首份报告之际,爱德华兹接受了《联合国新闻》的专访,深入阐述了其履新的感受以及对今后工作的愿景。请听邹合义的报道。

从学界到公民社会组织,再到联合国系统,爱德华兹在人权领域的职业生涯已经长达25年。对于就任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她认为,这既是她个人、也是这一人权专题任务取得的突破。

爱丽丝·爱德华兹:“我希望我能够为遭受酷刑和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的妇女和女孩发声,同时为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倡导妇女和女孩权利的人士发声,特别是在免受酷刑的权利方面。”

‘酷刑’是指为了取得情报或供状,为了加以处罚,或为了恐吓或威胁等理由,蓄意使某人在肉体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的任何行为,而这种疼痛或痛苦是由公职人员或以官方身分行使职权的其他人所造成或在其唆使、同意或默许下造成的。纯因法律制裁而引起或法律制裁所固有或附带的疼痛或痛苦不包括在内。                                            ——《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

在向联大提交的首份报告中,她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三大工作方向:第一,触及酷刑和其他形式虐待的根源问题,以防止更多相关事件的发生和新形态的出现;第二,为受害者与幸存者寻求补救和问责机制;第三,促进国际法的实施并强化对酷刑的绝对禁止。

但爱德华兹坦言,虽然依照《世界人权宣言》第五条的规定,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得到了普遍认同,但相关的侵犯人权行为依然存在于每一个社会当中,没有国家在这方面拥有完美的记录。

爱丽丝·爱德华兹:“酷刑的最初概念、特别是《禁止酷刑公约》中提出的定义来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独裁政权时期。当时在这些国家当中,政治对手成为酷刑的目标。而现在我们认识到,酷刑问题的外延变得更广,尤其是在边缘化和处于不利地位的社区中生活的人们遭受酷刑的风险更大。”

警察暴力和种族主义

爱德华兹指出,不幸的是,与酷刑有关的各种问题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更多层面。近年来,在越来越多国家出现的警察暴力和种族主义现象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而在2020年由此引发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更是在全球泛起涟漪效应。

爱丽丝·爱德华兹:“我认为,乔治·弗洛伊德遭跪杀事件是美国的一个分水岭时刻。在历史上,国家当局和公民之间的互动总是存在风险。但我们想要实现的是,警察在保护公民和人权方面发挥出特殊的作用,同时他们自己要确保不会越界去施以不人道的待遇,过度使用武力,或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实施酷刑。”

冲突与酷刑

而对于在多个冲突地区有过实地工作经历的爱德华兹来说,冲突中的酷刑问题更具残酷性。虽然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国家间冲突上,但爱德华兹强调,一国的内部冲突往往会成为酷刑犯罪的直接诱因。

尤其是在涉及不同种族或民族的冲突中,某些促使不人道待遇出现的先决条件甚至早在冲突爆发之前就已形成;而当冲突制造的混乱将其放大,权力当局在最坏的情况下就会接受这些和平时期不可饶恕的罪行。

零容忍

爱德华兹同时认为,与酷刑有关的各种问题应当不加区分地予以根除。如果对所谓的轻微违规和不当行为采取放任与容忍的态度,那么就可能最终催生某种形式的酷刑,并因为有罪不罚制造恶性循环。

爱丽丝·爱德华兹:“司法与问责绝对是应对酷刑问题的一大关键。如果当局认为,他们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公民和其他人造成非法伤害之后还能够逍遥法外,那么酷刑就永远不会被根除。”

爱德华兹同样强调,除了诉诸司法以外,还应当重视对当局的培训与能力建设,并在更大范围内保障人权。与此同时,受害者的复原与补救问题也不能被忽视,不仅要为其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还要创造和解的条件。这在其个人以及社区层面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联合国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爱丽丝·爱德华兹10月1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记者会。
联合国图片/Rick Bajornas
联合国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爱丽丝·爱德华兹10月1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记者会。

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中的风险

在爱德华兹的报告中,她还着墨于新出现的场景下对酷刑问题的预防。尤其是当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的一大优先事项,在减缓与适应工作中避免制造有损人权的痛苦也就成为爱德华兹给各国敲响的警钟。

爱丽丝·爱德华兹:“对于那些不得不实施的强制搬迁方案,必须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以人道的方式推进。还要考虑到人们的各项权利,包括他们所迁居的地点和居住条件要能够维持生计以及有尊严的生活。”

认同与参与

但爱德华兹坚持认为,在应对酷刑问题方面,从外部强行施加的解决方案很难发挥成效。她指出,大部分的措施实际上已经成型,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国家当局要愿意并敢于做出尝试。

爱丽丝·爱德华兹:“我坚信,只有国家当局和当地群体的认同和参与才能真正推动变革。因此,作为联合国特别报告员,我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的是一个局外人的角色。我会去推广一些国家的做法,以便与其他国家分享这些经验,同时也要帮助各国巩固现有的良好架构、机制以及程序。当然,这一切都要以国际法的标准作为指导。”

国家访问

作为特别报告员的一项重要工作,爱德华兹已经向一些国家提出开展国家访问的要求。她想借此给各国传递的信息是:“请不要对我的来访有所顾虑,我想以建设性和具有合作精神的方式来开展工作。”

爱丽丝·爱德华兹:“我要选择访问的国家会兼顾到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与酷刑和不人道待遇相关的不同类型的问题。我认为,如果各国愿意改变和学习,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同时展现出根除酷刑的集体意愿,那么这些访问将是积极的并且受到欢迎。”

以上是邹合义根据对新任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爱丽丝·爱德华兹所做采访进行的报道。

从学界到公民社会组织,再到联合国系统,爱德华兹在人权领域的职业生涯已经长达25年。对于就任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她认为,这既是她个人、也是这一人权专题任务取得的突破。

爱丽丝·爱德华兹:“我希望我能够为遭受酷刑和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的妇女和女孩发声,同时为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倡导妇女和女孩权利的人士发声,特别是在免受酷刑的权利方面。”

‘酷刑’是指为了取得情报或供状,为了加以处罚,或为了恐吓或威胁等理由,蓄意使某人在肉体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的任何行为,而这种疼痛或痛苦是由公职人员或以官方身分行使职权的其他人所造成或在其唆使、同意或默许下造成的。纯因法律制裁而引起或法律制裁所固有或附带的疼痛或痛苦不包括在内。                                            ——《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

在向联大提交的首份报告中,她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三大工作方向:第一,触及酷刑和其他形式虐待的根源问题,以防止更多相关事件的发生和新形态的出现;第二,为受害者与幸存者寻求补救和问责机制;第三,促进国际法的实施并强化对酷刑的绝对禁止。

但爱德华兹坦言,虽然依照《世界人权宣言》第五条的规定,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得到了普遍认同,但相关的侵犯人权行为依然存在于每一个社会当中,没有国家在这方面拥有完美的记录。

爱丽丝·爱德华兹:“酷刑的最初概念、特别是《禁止酷刑公约》中提出的定义来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独裁政权时期。当时在这些国家当中,政治对手成为酷刑的目标。而现在我们认识到,酷刑问题的外延变得更广,尤其是在边缘化和处于不利地位的社区中生活的人们遭受酷刑的风险更大。”

警察暴力和种族主义

爱德华兹指出,不幸的是,与酷刑有关的各种问题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更多层面。近年来,在越来越多国家出现的警察暴力和种族主义现象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而在2020年由此引发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更是在全球泛起涟漪效应。

爱丽丝·爱德华兹:“我认为,乔治·弗洛伊德遭跪杀事件是美国的一个分水岭时刻。在历史上,国家当局和公民之间的互动总是存在风险。但我们想要实现的是,警察在保护公民和人权方面发挥出特殊的作用,同时他们自己要确保不会越界去施以不人道的待遇,过度使用武力,或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实施酷刑。”

冲突与酷刑

而对于在多个冲突地区有过实地工作经历的爱德华兹来说,冲突中的酷刑问题更具残酷性。虽然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国家间冲突上,但爱德华兹强调,一国的内部冲突往往会成为酷刑犯罪的直接诱因。

尤其是在涉及不同种族或民族的冲突中,某些促使不人道待遇出现的先决条件甚至早在冲突爆发之前就已形成;而当冲突制造的混乱将其放大,权力当局在最坏的情况下就会接受这些和平时期不可饶恕的罪行。

零容忍

爱德华兹同时认为,与酷刑有关的各种问题应当不加区分地予以根除。如果对所谓的轻微违规和不当行为采取放任与容忍的态度,那么就可能最终催生某种形式的酷刑,并因为有罪不罚制造恶性循环。

爱丽丝·爱德华兹:“司法与问责绝对是应对酷刑问题的一大关键。如果当局认为,他们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公民和其他人造成非法伤害之后还能够逍遥法外,那么酷刑就永远不会被根除。”

爱德华兹同样强调,除了诉诸司法以外,还应当重视对当局的培训与能力建设,并在更大范围内保障人权。与此同时,受害者的复原与补救问题也不能被忽视,不仅要为其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还要创造和解的条件。这在其个人以及社区层面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联合国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爱丽丝·爱德华兹10月1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记者会。
联合国图片/Rick Bajornas
联合国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爱丽丝·爱德华兹10月1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记者会。

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中的风险

在爱德华兹的报告中,她还着墨于新出现的场景下对酷刑问题的预防。尤其是当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的一大优先事项,在减缓与适应工作中避免制造有损人权的痛苦也就成为爱德华兹给各国敲响的警钟。

爱丽丝·爱德华兹:“对于那些不得不实施的强制搬迁方案,必须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以人道的方式推进。还要考虑到人们的各项权利,包括他们所迁居的地点和居住条件要能够维持生计以及有尊严的生活。”

认同与参与

但爱德华兹坚持认为,在应对酷刑问题方面,从外部强行施加的解决方案很难发挥成效。她指出,大部分的措施实际上已经成型,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国家当局要愿意并敢于做出尝试。

爱丽丝·爱德华兹:“我坚信,只有国家当局和当地群体的认同和参与才能真正推动变革。因此,作为联合国特别报告员,我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的是一个局外人的角色。我会去推广一些国家的做法,以便与其他国家分享这些经验,同时也要帮助各国巩固现有的良好架构、机制以及程序。当然,这一切都要以国际法的标准作为指导。”

国家访问

作为特别报告员的一项重要工作,爱德华兹已经向一些国家提出开展国家访问的要求。她想借此给各国传递的信息是:“请不要对我的来访有所顾虑,我想以建设性和具有合作精神的方式来开展工作。”

爱丽丝·爱德华兹:“我要选择访问的国家会兼顾到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与酷刑和不人道待遇相关的不同类型的问题。我认为,如果各国愿意改变和学习,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同时展现出根除酷刑的集体意愿,那么这些访问将是积极的并且受到欢迎。”

以上是邹合义根据对新任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爱丽丝·爱德华兹所做采访进行的报道。

 

直接通过您的邮箱接收每日更新 点击此处订阅相关主题
下载适用于您的iOS或Android设备的联合国新闻应用程序iOS or Android devices.
 
  • 酷刑问题
  • 人权特别报告员

    __item.product__
    __item.duration__
    __shortTitle__
    酷刑受害者有权获得公正和足够的赔偿。

    人权专家:政府必须保护那些帮助酷刑受害者的人

    酷刑受害者有权获得公正和足够的赔偿。

    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在预防酷刑、问责和补救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希拉尔·埃尔弗(Hilal Elver)。

    联合国人权专家:廉价的海鲜危及渔业工人的人权

    乌克兰基辅奥博隆区的公寓楼在炮击后被毁。

    独立国际调查委员会:冲突方在乌克兰犯有战争罪,存在侵犯人权和违反国际人道法行为 

    2022年10月18日
    人权

    由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设立的乌克兰问题独立国际调查委员会今天在向联合国大会提交详细的书面报告时表示,经过一系列调查,有理由认为冲突方在乌克兰犯下了战争罪,侵犯了人权,并违反了国际人道法。 “鉴于已查明的侵权行为的严重性,必须追究肇事者的责任” 。 

    酷刑受害者有权获得公正和足够的赔偿。

    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就阿联酋等4国履约情况发布审议结论

    2022年7月29日
    人权

    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周五结束对阿联酋、巴勒斯坦、博茨瓦纳及尼加拉瓜4个缔约国执行《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情况的审议,并就委员会对各国履约的主要关切和建议发布结论性意见。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带他们回家”:人权专家呼吁遣送滞留叙利亚的儿童 
    人權

    “带他们回家”:人权专家呼吁遣送滞留叙利亚的儿童 

    31 3 月, 2023
    孟加拉国持续镇压媒体,人权高专呼吁当局立刻暂停施行《数字安全法案》 
    人權

    孟加拉国持续镇压媒体,人权高专呼吁当局立刻暂停施行《数字安全法案》 

    31 3 月, 2023
    被占领约旦河西岸安全局势恶化,联合国官员敦促恢复平静
    人權

    人权专家:巴勒斯坦人面临与日俱增的暴力和领土吞并威胁

    30 3 月, 2023
    人权专家:哥伦比亚滥用反恐措施起诉抗议者的行为对人权构成威胁 
    人權

    人权专家:哥伦比亚滥用反恐措施起诉抗议者的行为对人权构成威胁 

    30 3 月, 2023
    人权高专对危地马拉反腐败官员遭到报复感到震惊
    人權

    人权高专对危地马拉反腐败官员遭到报复感到震惊

    30 3 月, 2023
    难民署欢迎洪都拉斯通过致力于解决境内流离失所问题的新立法
    人權

    人权专家:洪都拉斯在解决强迫失踪问题上须化政治意愿为实际行动 

    30 3 月, 2023
    Next Post
    安理会警告:妇女促进和平的工作进展缓慢

    安理会警告:妇女促进和平的工作进展缓慢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POPULAR NEWS

    触目惊心,中国现任官员疯狂敛财,受贿行贿,非法经营,侵占国有资产

    触目惊心,中国现任官员疯狂敛财,受贿行贿,非法经营,侵占国有资产

    5 8 月, 2022
    聚焦乌克兰危机

    聚焦乌克兰危机

    6 8 月, 2022
    联合国全球气候投资者“路演”在非洲拉开帷幕 

    联合国全球气候投资者“路演”在非洲拉开帷幕 

    4 8 月, 2022
    饥饿危机加深,非洲之角面临“儿童死亡激增” 

    饥饿危机加深,非洲之角面临“儿童死亡激增” 

    6 8 月, 2022
    联合国秘书长抨击在全球能源危机中谋取暴利 “不道德”

    联合国秘书长抨击在全球能源危机中谋取暴利 “不道德”

    4 8 月, 2022

    EDITOR'S PICK

    联合国拨款1500 万美元以缓解中非共和国的粮食不安全状况 

    联合国拨款1500 万美元以缓解中非共和国的粮食不安全状况 

    5 8 月, 2022
    气候变化: 需要新的方法来衡量动物健康对排放的影响 

    气候变化: 需要新的方法来衡量动物健康对排放的影响 

    6 8 月, 2022
    人权专家强烈谴责“伊朗持续压制下的受害者”——玛莎•阿米尼之死

    人权专家强烈谴责“伊朗持续压制下的受害者”——玛莎•阿米尼之死

    23 9 月, 2022
    国际旅游业持续回暖,重新思考行业发展势在必行

    国际旅游业持续回暖,重新思考行业发展势在必行

    27 9 月, 2022

    About

    新闻频道国内新闻提供最及时,最权威,最全面的国内大事,时政资讯。内容涵盖:国内最新政策,重要新闻发布会及港澳新闻报道。

    分類

    • 人權
    • 人道主義援助
    • 健康
    • 和平與安全
    • 女性
    • 文教
    • 未分類
    • 氣候變化
    • 法律和預防犯罪
    • 移民和難民
    • 經濟發展
    • 聯合國事務

    Recent Posts

    • 俄宣布对外部署核武器,联合国官员紧急呼吁缓和局势 
    • “带他们回家”:人权专家呼吁遣送滞留叙利亚的儿童 
    • 土叙大地震救援仍在持续,粮食安全威胁日益上升 
    • 孟加拉国持续镇压媒体,人权高专呼吁当局立刻暂停施行《数字安全法案》 

    © 2022 Tianlongnews.com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人權
    • 人道主義援助
    • 健康
    • 和平與安全
    • 女性
    • 文教
    • 未分類
    • 氣候變化
    • 法律和預防犯罪
    • 移民和難民
    • 經濟發展
    • 聯合國事務

    © 2022 Tianlong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