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署报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权衡环境风险与经济效益

环境署报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权衡环境风险与经济效益
气候变化与环境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天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上发布全新报告指出,需对重大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以更好地保护自然,减少排放,并提高经济效益。
这份报告由环境署及其下属的世界养护监测中心的专家共同完成,系首次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带来的生态风险及社会经济效益展开全面研究。
通过运用新的方法和指标,研究人员预测了全球137个国家在建或计划中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对野生动物种群、碳储存和氮保存的影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这些项目对各国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提振作用。
预期影响和效益
研究显示,计划中的公路和铁路项目的开发在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潜在的环境影响,其中包括:
- 穿越世界上约6万公里的保护区或关键的生物多样性区域。
- 影响到近2500种需要保护的鸟类、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的栖息地,尤其使全球热带物种加速减少的风险增高。
- 从移除的树木和植被中释放8.83亿吨碳,与工程相关的植被损失也将危及117万吨氮的保存;如果没有这些植物,那么多余的氮可能会对下游供水产生有毒影响。
- 在全球创造24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给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带来不同程度的提升:北美、欧洲和澳大拉西亚地区将增长0.1%,除此以外地区的低收入国家将增长1.3%。
量化查询
研究人员结合并比较了各种测量结果,根据现有的源数据对研究对象进行基本分类,从而判断出哪些国家在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方面受到的损失最小,同时在经济上的效益最大。
研究人员还就此开发出线上查询工具,以视觉化的手段在世界地图上标注出不同工程项目的风险和效益的量化值。
这项研究的联合负责人之一、世界养护监测中心专家阿内尔(Andy Arnell)表示,规划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但道路的扩张持续对自然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各国政府和相关产业必须要权衡交通运输发展的生态后果与社会经济利益。
他同时强调,“我们的研究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只能就相关的项目、受威胁的物种、排放水平和经济影响提供一个概览,这无法取代对项目进行详细的地方和区域风险效益评估。”
细化研究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寻求扩大这一支撑其风险效益研究的全新数据库,使得研究成果能够不断获得更新,并通过公开分享来提升全球的参与度。
环境署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研究负责人帕尔默(Rowan Palmer)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希望这项研究工作能够得到发展,用以审查基础设施建设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连带效应,并能够对社会经济效益和风险进行更细微的分析。”
这份报告由环境署及其下属的世界养护监测中心的专家共同完成,系首次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带来的生态风险及社会经济效益展开全面研究。
通过运用新的方法和指标,研究人员预测了全球137个国家在建或计划中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对野生动物种群、碳储存和氮保存的影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这些项目对各国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提振作用。
预期影响和效益
研究显示,计划中的公路和铁路项目的开发在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潜在的环境影响,其中包括:
- 穿越世界上约6万公里的保护区或关键的生物多样性区域。
- 影响到近2500种需要保护的鸟类、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的栖息地,尤其使全球热带物种加速减少的风险增高。
- 从移除的树木和植被中释放8.83亿吨碳,与工程相关的植被损失也将危及117万吨氮的保存;如果没有这些植物,那么多余的氮可能会对下游供水产生有毒影响。
- 在全球创造24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给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带来不同程度的提升:北美、欧洲和澳大拉西亚地区将增长0.1%,除此以外地区的低收入国家将增长1.3%。
量化查询
研究人员结合并比较了各种测量结果,根据现有的源数据对研究对象进行基本分类,从而判断出哪些国家在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方面受到的损失最小,同时在经济上的效益最大。
研究人员还就此开发出线上查询工具,以视觉化的手段在世界地图上标注出不同工程项目的风险和效益的量化值。
这项研究的联合负责人之一、世界养护监测中心专家阿内尔(Andy Arnell)表示,规划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但道路的扩张持续对自然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各国政府和相关产业必须要权衡交通运输发展的生态后果与社会经济利益。
他同时强调,“我们的研究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只能就相关的项目、受威胁的物种、排放水平和经济影响提供一个概览,这无法取代对项目进行详细的地方和区域风险效益评估。”
细化研究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寻求扩大这一支撑其风险效益研究的全新数据库,使得研究成果能够不断获得更新,并通过公开分享来提升全球的参与度。
环境署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研究负责人帕尔默(Rowan Palmer)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希望这项研究工作能够得到发展,用以审查基础设施建设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连带效应,并能够对社会经济效益和风险进行更细微的分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今天发布的第二版《自然融资状况》报告中指出,在全世界即将就《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展开磋商之际,用于自然的资金仍然不足;到2025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资金流量需实现翻倍。
在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开幕之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天发布《2022年适应差距报告》,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影响的加剧,各国必须大幅增加帮助脆弱国家和社区适应气候风暴的资金,并强化落实相应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