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 2 月, 2023
TheUnNews
  • 人權
  • 人道主義援助
  • 健康
  • 和平與安全
  • 女性
  • 文教
  • 未分類
  • 氣候變化
  • 法律和預防犯罪
  • 移民和難民
  • 經濟發展
  • 聯合國事務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人權
  • 人道主義援助
  • 健康
  • 和平與安全
  • 女性
  • 文教
  • 未分類
  • 氣候變化
  • 法律和預防犯罪
  • 移民和難民
  • 經濟發展
  • 聯合國事務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TheUnNews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移民和難民

难民署对近二十名罗兴亚人在缅甸海岸罹难表示震惊 

天龙媒体 by 天龙媒体
6 8 月, 2022
in 移民和難民
0
联合国官员呼吁加强对罗兴亚难民及其收容社区的支持
0
SHARES
23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2022 年 5 月 23 日
移民与难民

联合国难民署对周末十多名包括儿童在内的罗兴亚人在缅甸附近海域丧生感到震惊和悲痛。 

虽然细节尚不清楚,但初步报告显示,这艘船于 5 月 19 日离开缅甸若开邦的实兑,然后在伊洛瓦底地区附近海域遭遇恶劣天气,并于5 月 21 日星期六在勃生镇海岸附近倾覆。 

难民署表示,根据有关在岸边发现尸体以及当地社区埋葬死者的报道,事件可能造成至少 17 人死亡,令人痛心。 

绝望驱使下的冒险旅行 

难民署亚太地区主任英德里卡·拉特瓦特(Indrika Ratwatte)表示,最近的悲剧再次表明,罗兴亚人在缅甸和该地区感到绝望。 

他说: “看到越来越多的儿童、妇女和男子踏上这些危险的旅程并最终失去生命,令人震惊。” 

难民署正在缅甸紧急寻求更多关于已经上岸的幸存者的信息,以评估他们的情况。 

在过去十年中,成千上万的罗兴亚人通过海路离开孟加拉国考克斯巴扎尔的难民营和缅甸若开邦。 

今年1 月到 5 月,约有 630 名罗兴亚人试图从海上穿越孟加拉湾。在踏上这些危险的海上跨境旅途的人中,妇女和儿童占 60%。在无法找到安全的下船港口的情况下,旅程被迫延长,这些罗兴亚人被偷运者虐待的风险以及海上旅行本身的危险都会加剧。 

开展救援,让人下船 

拉特瓦特指出,需要解决罗兴亚人踏上这段致命旅程的根本原因。此外,该地区所有国家必须齐心协力,确保所有海上遇险人员得到救援,并能够下船登陆。 

难民署再次发出警告,不采取集体行动将继续导致悲惨和致命的后果;而且必须对剥削这些最弱势群体的犯罪分子、偷运者和贩运者采取行动。 

难民署和合作伙伴继续积极在难民和收容社区开展工作,提高人们的认识,以免沦为犯罪分子的受害者。 

罗兴亚人:受迫害最深的群体之一 

罗兴亚人是世界上受迫害最深的少数群体之一。罗兴亚人被许多缅甸人视为异类,他们没有国籍和公民身份。他们不能自由旅行,不能拥有土地,遭受仼意征税和驱逐。 

历史上多次发生大量罗兴亚人逃离缅甸的难民潮。最近一次始于2017年8月,缅甸安全部队对若开邦北部的罗兴亚人发动了 “清剿行动” ,导致约70多万罗兴亚人跨越边境,逃到孟加拉国避难。 

 

虽然细节尚不清楚,但初步报告显示,这艘船于 5 月 19 日离开缅甸若开邦的实兑,然后在伊洛瓦底地区附近海域遭遇恶劣天气,并于5 月 21 日星期六在勃生镇海岸附近倾覆。 

难民署表示,根据有关在岸边发现尸体以及当地社区埋葬死者的报道,事件可能造成至少 17 人死亡,令人痛心。 

绝望驱使下的冒险旅行 

难民署亚太地区主任英德里卡·拉特瓦特(Indrika Ratwatte)表示,最近的悲剧再次表明,罗兴亚人在缅甸和该地区感到绝望。 

他说: “看到越来越多的儿童、妇女和男子踏上这些危险的旅程并最终失去生命,令人震惊。” 

难民署正在缅甸紧急寻求更多关于已经上岸的幸存者的信息,以评估他们的情况。 

在过去十年中,成千上万的罗兴亚人通过海路离开孟加拉国考克斯巴扎尔的难民营和缅甸若开邦。 

今年1 月到 5 月,约有 630 名罗兴亚人试图从海上穿越孟加拉湾。在踏上这些危险的海上跨境旅途的人中,妇女和儿童占 60%。在无法找到安全的下船港口的情况下,旅程被迫延长,这些罗兴亚人被偷运者虐待的风险以及海上旅行本身的危险都会加剧。 

开展救援,让人下船 

拉特瓦特指出,需要解决罗兴亚人踏上这段致命旅程的根本原因。此外,该地区所有国家必须齐心协力,确保所有海上遇险人员得到救援,并能够下船登陆。 

难民署再次发出警告,不采取集体行动将继续导致悲惨和致命的后果;而且必须对剥削这些最弱势群体的犯罪分子、偷运者和贩运者采取行动。 

难民署和合作伙伴继续积极在难民和收容社区开展工作,提高人们的认识,以免沦为犯罪分子的受害者。 

罗兴亚人:受迫害最深的群体之一 

罗兴亚人是世界上受迫害最深的少数群体之一。罗兴亚人被许多缅甸人视为异类,他们没有国籍和公民身份。他们不能自由旅行,不能拥有土地,遭受仼意征税和驱逐。 

历史上多次发生大量罗兴亚人逃离缅甸的难民潮。最近一次始于2017年8月,缅甸安全部队对若开邦北部的罗兴亚人发动了 “清剿行动” ,导致约70多万罗兴亚人跨越边境,逃到孟加拉国避难。 

 

 

直接通过您的邮箱接收每日更新 点击此处订阅相关主题
下载适用于您的iOS或Android设备的联合国新闻应用程序iOS or Android devices.

Source link

READ ALSO

难民署高级专员访问乌克兰,对当地遭到的破坏感到震惊

难民署高级专员访问乌克兰,对当地遭到的破坏感到震惊

Related Posts

难民署高级专员访问乌克兰,对当地遭到的破坏感到震惊
移民和難民

难民署高级专员访问乌克兰,对当地遭到的破坏感到震惊

29 1 月, 2023
难民署高级专员访问乌克兰,对当地遭到的破坏感到震惊
移民和難民

难民署高级专员访问乌克兰,对当地遭到的破坏感到震惊

27 1 月, 2023
移民组织:2022年加勒比地区失踪的移民人数创下新高 
移民和難民

移民组织:2022年加勒比地区失踪的移民人数创下新高 

24 1 月, 2023
全球5万移民在寻求更美好生活的途中丧生 
移民和難民

2022年踏上中美洲危险的达连隘口路线的移民人数翻了近一番

24 1 月, 2023
近东救济工程处为2023年项目与行动发起16亿美元募捐呼吁
移民和難民

近东救济工程处为2023年项目与行动发起16亿美元募捐呼吁

24 1 月, 2023
东南亚致命渡海事件激增,难民署呼吁采取地区应对措施
移民和難民

东南亚致命渡海事件激增,难民署呼吁采取地区应对措施

17 1 月, 2023
Next Post
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驻地遇袭 多名维和人员伤亡 

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驻地遇袭 多名维和人员伤亡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POPULAR NEWS

触目惊心,中国现任官员疯狂敛财,受贿行贿,非法经营,侵占国有资产

触目惊心,中国现任官员疯狂敛财,受贿行贿,非法经营,侵占国有资产

5 8 月, 2022
聚焦乌克兰危机

聚焦乌克兰危机

6 8 月, 2022
联合国全球气候投资者“路演”在非洲拉开帷幕 

联合国全球气候投资者“路演”在非洲拉开帷幕 

4 8 月, 2022
饥饿危机加深,非洲之角面临“儿童死亡激增” 

饥饿危机加深,非洲之角面临“儿童死亡激增” 

6 8 月, 2022
联合国秘书长抨击在全球能源危机中谋取暴利 “不道德”

联合国秘书长抨击在全球能源危机中谋取暴利 “不道德”

4 8 月, 2022

EDITOR'S PICK

世卫组织:上周全球报告近四万例新冠死亡病例,超半数来自中国

世卫组织:上周全球报告近四万例新冠死亡病例,超半数来自中国

29 1 月, 2023
来自奥地利的沃尔克·图尔克被任命为联合国人权高专

来自奥地利的沃尔克·图尔克被任命为联合国人权高专

8 9 月, 2022
儿童权利委员会:被困叙利亚营地的芬兰儿童未被接回,权利受到侵犯

儿童权利委员会:被困叙利亚营地的芬兰儿童未被接回,权利受到侵犯

12 10 月, 2022
乌克兰:400万学生开启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学年

乌克兰:400万学生开启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学年

1 9 月, 2022

About

新闻频道国内新闻提供最及时,最权威,最全面的国内大事,时政资讯。内容涵盖:国内最新政策,重要新闻发布会及港澳新闻报道。

分類

  • 人權
  • 人道主義援助
  • 健康
  • 和平與安全
  • 女性
  • 文教
  • 未分類
  • 氣候變化
  • 法律和預防犯罪
  • 移民和難民
  • 經濟發展
  • 聯合國事務

Recent Posts

  • 联合国专家:孟加拉国必须加强对海外移民工人招聘的监管
  • 人权专家呼吁调查瓦格纳集团在马里的侵犯人权罪行
  • 2023年影响儿童的八大趋势
  • 不能让缅甸人民失去希望——专访联合国特使海泽

© 2022 Tianlongnews.com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人權
  • 人道主義援助
  • 健康
  • 和平與安全
  • 女性
  • 文教
  • 未分類
  • 氣候變化
  • 法律和預防犯罪
  • 移民和難民
  • 經濟發展
  • 聯合國事務

© 2022 Tianlongnews.com